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点评 >生态科学
以下为生态科学的结果:
生态科学
Ecological Science
  • CSCD(来源)
  • 人文核心(扩展)
  • 科核
  • RCCSE
  • 北核
基本信息
  • 曾用刊名: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
  • 出版周期: 双月
  • ISSN: 1008-8873
  • CN: 44-1215/Q
  • 出版地: 广东省广州市
  • 语种: 中文;
  • 开本: 16开
  • 邮发代号: 16开
  • 创刊时间: 1982
展开
出版信息
  • 专辑名称: 基础科学
  • 专题名称: 生物学
评价信息
(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2.222
(2023版)综合影响因子:1.535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4)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3-2024年度)
  • 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3)来源期刊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 2011年版,2023年版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
  • 2022版A刊扩展
征稿信息 查看点评 官网投稿

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3、官网QQ2479798481

2022915日星期四

                               

 

《生态科学》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

202203期信息】

 

《生态科学》创刊于1982 年,由广东省生态学会、暨南大学主办的双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入选期刊、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 刊引文数据库(CHSSACD)入库期刊,入选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广东省特色科技期刊。

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2021 版)》,《生态科学》复合影响因子为2.000,综合影响因子为1.388,学科分区位于Q1 区。《生态科学》主要刊登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研究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原创性论文。期刊秉承弘扬生态学术精华、服务生态学者精英的办刊宗旨,坚持优质为先、创新为快的选稿录稿原则,为各位作者和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生态科学》期刊网站已完成百度官网认证。使用百度搜索生态科学,显示的搜索结果中,本刊官方网站有蓝底白字官方标识。投稿网站为www. ecolsci.com;电子邮箱为ecolsci@163.com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生态科学》编辑部

 

《生态科学》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投稿

本刊只接受网上投稿,恕不接受E-mail和纸质稿投稿。首次投稿,请登录本刊投稿系统,点击页面左上方的作者投稿注册,并按照提示与引导进行投稿。本刊已经被多个数据库全文收录,凡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的作者请勿投本刊。投稿前请阅读并认可下方所列的《著作权转让协议》《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著作权使用声明》中的相关事项。稿件一经投到本刊,即表示作者认可本刊的有关简则。投稿过程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邮箱和手机等信息必须在系统中填写,强烈推荐填写常用的、单位官方后缀的邮箱,以确保稿件录用后能及时联系上作者;若联系方式发生变化,请务必尽快登陆系统变更。

审稿

稿件的外审周期为1—3个月。若超过2个月没有收到稿件意见,建议作者主动邮件联系编辑部(ecolsci@163.com)作催审处理。3个月内,通常每篇稿件都会反馈完成外审意见。期间请作者请勿一稿多投,否则本刊将可能在同行期刊中予以通报,并今后不再接收该稿件署名作者的投稿。作者超过4个月未收到编辑部的稿件修改通知,可改投他刊,但建议改投他刊前先询问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意见。

录用发表

稿件录用后,将尽快进行排版处理,期间会跟作者联系稿件修改完善事宜,请多留意邮件。稿件排版好后编辑部会发出稿件核实修改和费用收取通知邮件,请及时按照通知交费。编辑部保留对录用稿件作必要修改的权利。论文一经刊出,作者文责自负。论文一旦在本刊发表,即表示作者同意将该论文的出版权自动转让给编辑部,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他形式出版的权利。

1 投稿要求

1.1 论文写作无政治思想错误,无国界等错误,不涉及保密问题,无抄袭或一稿多投的问题。来稿请注明中图分类号

1.2 研究论文应选题新颖,数据可靠,结论明确,文字简练;综述论文应综合国内外有关重要资料,论述系统,富有启迪性。论文篇幅建议不要超过10个排版好的版面。

1.3 作者投稿前请务必下载并阅读我刊最新发表论文,并请严格按照本刊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写作,包括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正确使用名词术语和正确著录参考文献等。

2 关于计量单位及符号

2.1本刊今后统一使用的计量单位格式为:x·y-n(即用居中圆点"·",而非斜杠隔开)。例如,浓度的单位写为mol·L-1,不写为mol/L

2.2 计量单位和单位符号按照国家计量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如溶液浓度使用mol·L-1;能量、功、热均用J(焦耳);离心力使用×g。各单位采用国际代号,如s()min()h(小时)d()mol()m()m2(平方米)L ()kg(千克)等。

2.3 在图表中,量名称之后加上斜杠,然后加上计量单位;若为组合单位,应加上圆括号"(  )",例如,c/(mol·L-1),其中"c”"浓度"

2.4 数值与计量单位之间空一格,但"%"不是计量单位,不能与数值之间留空。

3 关于图表

3.1行文中应先有文字,后见图表。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请保留稿件原图,以备排版需要。

3.2 图表的标题要用中、英双语表述,但图表内部内容不需要英文对照。

3.3 图表不宜太大,以节省版面,但又要清晰、美观为原则。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字体,图表内用"六号"字体。

4 关于参考文献

4.1 请按照国家标准著录参考文献(请到下载中心下载查阅)。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文献以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每种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必须完整,包括用方括号标注文献类型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

4.2 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15条,需注意文献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鼓励引用最近3年的重要相关文献。作者务必核对每一条参考文献原文,保证正文中参考文献标注与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相对应。

4.3 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之间用""分隔;3人以上只列前3人,后加“, ", et al";作者姓名要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的姓字母全大写,名缩写为大写首字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

4.4 英文文献题名的首字母大写,外文期刊刊名要全称,勿缩写,不用斜体。

举例如下:

期刊:[序号] 作者. 题名[J]. 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 作者. 书名[M]. 版次(首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引文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 题名[D]. 论文保存地: 论文保存单位, 论文完成年: 页码.

论文集:[序号] 作者. 题名[C]//文集编者. 文集名. 版本.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我来写点评
学员反馈 X
昵称:
手机号:
反馈内容:
我的回应 X
回应内容:
我要点评 X
是否录用:
审稿时间:
见刊周期: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稿费:
稿件字数: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查重要求: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投稿难度:
该刊可发:
投稿主题:
我的点评:
+
+ -
回复 X
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