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想要打破“唯C刊“的现状,建立D刊即可!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不管建立ABCDEF刊都是一样的,C刊本无罪,错的是本不该和高校的职称评价连在一起。
C刊没有错,教师职称评价也没有错,错的是当二者合在一起,C刊变了味,职称评价也变了味。
C刊建立初衷,只是因为当时中国社科研究缺乏统一的学术评价标准,成果质量参差不齐。学界希望建立一个类似SCI/SSCI的中文引文索引系统,通过客观数据(如引用量、影响因子)辅助评价研究价值,减少人为主观性。推动中国人文社科科学研究的规范化,国际化和高质量发展。教师职称制度的建立初衷是为了科学评价教师的能力与贡献,为教师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其持续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来嘛,这二者都没有问题,然而当C刊与职称评价联系在一起,,大家逐渐开始反向,一切好像都不对了。就连C刊的创始人也没有想到,学术界后来真就只认C刊一个学术评价。
当前C刊的问题,不只是如此,很多C刊的审稿人,本身可能并没有审理C刊稿件的能力
“我遇到的最离谱审稿意见直接说我论文中的一个概念百度不出来,所以概念不成立。审稿人说是百度不出来。。。”
“是我的错觉吗,感觉很多审稿人是凑数的,根本不懂这方面的研究......”
比如允许在读博士生参与审稿,不同领域的审稿人误判,一些新兴领域缺乏成熟的审稿人队伍,而有实力审稿的学者可能因为时间原因而拒绝审稿等等审稿人队伍中的能力与资质不匹配的现象,从而导致学术判断失误或者审稿敷衍等情况发生。
C刊自己可能也在思考,为什么就变成了这样?现在评价体系正在朝着多元化发展,与其将视野局限在C刊身上,不如多朝外看看,探索更多发表渠道:专著、主流媒体网站、报纸、国际核心等可能都是新机会。多关注一些变化,也许就能发现不一样的天地。很多人都走的道路未必是正确的道路,因为这条路上已经充满了竞争和内卷以及内耗。
公众号
反馈
微信号
期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