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点评 >学术资讯 >一句话形容现在的高校圈子: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一句话形容现在的高校圈子: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发布时间:2025-07-26 浏览人数:164

莫言:“为什么要离开小地方?因为小地方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最可怕的不是赚不到钱,而是人心不正的多,事也不少。狗咬人,咬的是生人,人咬人咬的是熟人。在小地方呆着,身体安逸,心却很累。

是啊,圈子太小了,风吹草动都是个大事。

人欲静,风不止,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论文不够关系凑,助推高校内山头林立、圈子横行。

近亲繁殖看似桃李满天下,徒子徒孙遍地,实际却是学生难以超过老师,一代不如一代。

无论是求职、发论文、拿项目还是晋升,都表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以至于同行倾轧。很多学者为了发表,不得不找关系;为了科研压力,不得不屈从权力。

学者如果没有适度宽松的科研环境,只能疲于奔命,难有创新。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潜心治学应是本务,一些人却为争项目经费削尖脑袋。跑项目、要经费的时间多了,潜心研究、教书育人的时间就少了,找门路、搞经费的时间多了,躬身研究、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有的甚至在项目到手后立马分包给课题组的年轻老师或学生,自己动嘴不动手,出钱不出力,成为“学术包工头”,把师生间“授”与“学”的关系异化为老板与员工的雇佣关系。

常言道“板凳甘坐十年冷”,一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会耗费科学家毕生的心血。但是个别高校老师却沉不下心、静不下气,忙交际应酬无暇教研。比如,有的不重教学重创收,频繁外出授课、演讲、做兼职,只想把高额出场费“收入囊中”;有的穿梭于各式会场,四处露脸捞“声名”、拓“圈子”,对学生无暇顾及;有的成为领导干部后热衷觥筹交错、迎来送往,在交际场中长袖善舞,不把心思花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上。


个别高校领导和老师把社会上的商品交换原则带进“象牙塔”,把学术资源作为攀附权贵的手段。有的领导、富商乐于“攻读”在职硕士、博士,一些教授也乐于招收这样的“学生”,甚至不惜降低学术要求,而有的高校则热衷邀请一些没有教学经历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名流”担任客座教授。

一些高校在“赶浪潮、抓热点、贴标签”的氛围中,学科建设急于求成。如,内部各类研究机构成立了一家又一家,对外合作院所搞了一个又一个,效果如何无人过问。这样的高校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不够,只重视短期效应,忽视长远建设。“对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卡脖子技术等支持不够”,某高校教师直言,这些项目长期攻关才能出成果,纯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有的人不愿干不去干。

一些高校领导干部习惯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师生和教研一线。有的制定政策不征求意见,独断专行,有的缺乏调查研究,“拍脑袋”决策,有的管理僵化,脱离实际。一位高校教师就抱怨学院出台的有关科研经费规定只顾降低经费滥用风险,忽视科研工作实际,“每个学科乃至每个项目的科研都有其特点,学院却把经费用途规定很‘死’,比如多少钱买书、多少钱用于学术交流、多少钱用于办公用品,操作执行不便。”

内卷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目前来看确实是先占坑那部分人赚了。

这部分人因为抢占了天时,收获的大部分发展的红利,而当行业发展冲高回落,这部分人已经身居高位,想要改革触犯这部分人的利益,将蛋糕分给后来者,想想也觉得困难。

学员反馈 X
昵称:
手机号:
反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