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颠覆了,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和以前的认知、和大众的认知都不同。但确实是当下高职、民办本科发北核期刊论文、南核期刊论文的大趋势。而且这个赛道不挤人,很宽敞,以后也不会卷起来,供>需(永远)!
本篇要说的是——核心期刊的增刊
有两个备注,是跟着本文研究发论文新思路你必须认同的,请一定仔细看完:
1:小编也知道70%的文件已经堵死了增刊发表的出路,但是文件不是一层不变的,职称、考核、申博文件更不是相同的,如果你是奔着研究新思路来的,请先摒弃掉增刊不认同的前置认知。
2:这篇文章绝对不是劝你发核心期刊增刊,小编也不是增刊的托。本着信息共享的原则,把论文发表的大趋势告诉你。hun社会讲究“多条朋友多条路”,发文章讲究“多条信息源不吃亏”,如果你不认同,看到这里就直接出门左转吧,不用强调“单位不认增刊!”
我想,如果我不知道“单位不认增刊”,那这些年的圈子也是白混了,对不住咱这大几万粉丝的关注!
所以,真的不用强调“增刊能不能用”,今天这篇文章只是告诉你:现在有一个发增刊的主流趋势存在,并且不缺乏大学副教授、党校讲师、高职讲师的作者,增刊认可度不一致,有的能用有的不能用,咱不按头让大家都认同。
------------正文开始-----------
Part 1 什么是增刊?
增刊的名气其实比核心期刊的名气更大!
有的人还没有理清楚什么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有哪些分类,就已经知道单位是不能认可增刊的。
所以,在增刊的介绍上,咱也不多说了。
增刊是指期刊在正常出版频次之外增加出版的刊次,通常使用原期刊的ISSN号,并在封面加注“增刊”字样,通常也会标明本刊次的主题或增加刊次的原因。
核心期刊增刊是核心期刊在正常周期之外增设的期数。发表在核心期刊增刊的论文往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个别核心期刊对于正刊无法接收但内容质量有创新性的文章会建议作者转投增刊。
核心期刊增刊的出现,是为了缓解发文压力,同时留住优质稿件,降低出版周期对作者带来的影响,并非所有的增刊论文质量都差。在某些程度上,核心期刊增刊的论文质量更高于普通期刊的论文质量。
增刊不是非法出版物,发表在增刊上的文章必须遵从学术发表规范,不可一稿多发。以下是《给水排水》期刊对于增刊的一些说明,可以参考:
Part 2 核心期刊增刊到底能不能用
“增刊不能用”的规定更多一些:“在网络版期刊(未被收录)、学术期刊增刊(含专刊)、内部刊物、学术会议论文集发表的学术会议论文和简报不予认定”。
以前,小编也是这种固化思维,收到“增刊不认可”的文件太多了,首先就PASS掉增刊推荐。最近才发现,新修订的文件中,很多单位已经默默取消了“增刊不予认定”的说法。
目前发表核心期刊增刊的几种人群和情况:
1、申博,个别单位申博不卡。正刊作为硬通货,但是很多博士生自己都难发,更别说是还没成为博士的人。小编已经了解过的,确实有人申博发增刊的。尽管增刊的学术声誉低于正刊,但它毕竟经过了该核心期刊编辑部的初步筛选和审核,其录用标准仍高于许多普通期刊。因此,它能证明论文的研究主题、写作规范性和基本质量达到了核心期刊的入门水准,对作者的学术能力也是一种认可。
2、老师完成科研分用。像日常科研任务也可以发核心期刊增刊,平台属性高,对文章质量也是一种认可。核心期刊增刊毕竟不是正刊,无法当做正刊的认定走,一般发增刊的加分会自动降一级。当然,此为基于认可的情况下,如果不认,就不用考虑增刊了。
3、专题征稿的增刊。(1)级别高一些的学者也更看重专题征稿,一整期都是对某一专题的讨论,学科垂直度比较高。包括SCI的特刊,国内都说特刊不认,实际上特刊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的集中出版,我们眼中的大佬更喜欢发这个(此前跟澳门理工大学的博导、国内某985硕导、SSCI南北核审稿人聊过这个话题)。(2)很多期刊都设有增刊征稿,主要是专题类,比如CSSCI刊物《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学与管理研究”增刊的征稿,目的是更好探索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服务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成果交流。目前征稿还在继续中,截止到10月30日,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投稿看看哦,要求7000字左右,投稿邮箱:2024025173@m.scnu.edu.cn(没收广告费哈,如果需要投稿自行看邮箱,不用发我呢)(如果需要探讨论文写作发表,可以找我zzqklm003)
4、企业单位,特别是针对理工科。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个是为学术研究服务,另一个是指导社会实践,指导生产发展。由于当前的发表环境比较卷,企业单位是鲜少有机会发表核心期刊的,但是他们恰好是拥有宝贵一手数据、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所以期刊也会针对企业科研生产现状进行征文并刊登。比如早前国家能源集团与《工矿自动化》合作的“煤矿智能化建设增刊”,目的是推动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理论研究,总结共享煤矿智能化建设项目和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和成果转化……总之就是,企业单位对增刊的宽容度更大一些。
5、会议征稿。现在的学术会议特别多,会议论文要么出会议集,要么出增刊,都是择优录取,投稿的人还不少呢。出增刊不一定能用,还浪费好文章?如果你是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增刊,你通往更高平台的一个跳板。
6、时间紧张的作者。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起码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身份不太好、选题也不是非常优质,被延期发表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很多时间着急又需要核心的老师,会选择增刊发表。有的增刊是在抢发创新点,出版周期比正刊短的多,会吸引有类似需求的研究者。
7、个别学科的交流平台。一些不好发核心正文的学科,可以转战增刊平台,比如教育、思政、党建、音乐、体育、美术等。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疑问:(1)能用吗?是否能用参考各自单位的情况,记得核心期刊书评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大家也是说各种不能发,后来怎么样?不光高职单位,就连大学单位老师也在发。现在书评的认可条件越来越苛刻了,确实不太好发,但是不能否认在2019-2023年,书评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核心空缺。现在的增刊有点类似于核心书评,趋势已经到来,但注意不是所有人都能用,自己评估;
(2)音体美还好理解,教育也去发增刊是啥情况?小编就问下,教育类正刊你发的出来吗?现在的教育核心正刊已经不是要求本科大学单位这么简单,现在是要求大学单位/师范大学单位的教育学院等对口学院。已经卷到这样了
(3)小编也在多说一句,不要嫌我啰嗦啦~设计学的老师你就去投稿《包装工程》2026年的增刊啊,北大核心,26.4月就能出版。什么产品设计、工业世界、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艺术设计都能收,投稿邮箱(designartj@126.com)。(同样非广,自己投,良心的我,和受益的你们)
我们不要总是觉得增刊怎么怎么不好,期刊社都在重视的增刊版面,如果没有搞头,期刊何苦?(2025年下半年-2026年,可以统计下,增刊的数量较之从前一定会多出不少。)
我们也不要总是觉得增刊就一定不能用了,时代在变,大家也在寻求论文发表的未来出路,增刊的未来趋势一定是向好的。(在小编成功预言到书评、报纸、主流媒体的兴起以后,你确定不要相信我的判断吗?)(包括还没有增刊的核心期刊主编,也可以尝试去申请办增刊的哦~)
Part 3 到底是谁在发表核心期刊的增刊
以CSSCI来源期刊《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为例,该刊作为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平台,一直以较高的审稿标准和学术声誉受到学界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它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在用稿机制上体现出较高公平性的期刊之一。其正刊并未局限于双一流高校,偶尔也会刊登来自高职院校的学术论文,体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除了定期出版的正刊之外,该刊还不定期推出增刊。据现有数据,2021年、2023年和2025年各出版了一期增刊,其中2025年增刊共发表43篇文章。在这43篇论文中,有42篇的第一作者单位属于职业应用型院校,占比高达97.7%,显示出增刊用稿向该类院校的明显倾斜。从科研项目支持情况来看,该期增刊中带课题成果的论文与无课题支持的论文数量大致相当。而在有课题支持的论文中,除部分为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外,也有相当比例源于校级、市厅级课题,这反映出增刊对课题层级的要求相对宽松。
核心期刊正文对作者身份以及文章质量要求相对较高,非本科大学单位投中概率较低。大多数职业应用型院校开始看重增刊发文,且增刊宽容度较高,与正刊的基金要求、作者要求、文章质量要求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025年开始,文中提到的作者群体,真的可以开始关注增刊了!
公众号
反馈
微信号
期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