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思路打开,真的是另一片天地。今天是万万没想到系列——
《负面清单期刊目录》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个目录确实挺苛刻的,不认可月刊以下期刊,不认可评职称评奖学金普遍在发的期刊,不认可一期里面发表30篇以上的期刊……直接堵死了一大波人的发论文道路,特别是法学方向,本身就不好发,限制这个限制那个,还能有啥呢?
最近小编发现,单位有负面清单目录的作者,现在都开始掉转过来发国际普刊了。
仔细想想,有点道理;深入想想,谁第一个开的头啊,真是个人才!
国际普刊大多是月刊及以上期刊,教育类期刊每期篇数可能多一些,其他方向的文章都比较少,纸质刊物拿到手里简直是薄薄的一本。上次有个小硕连着发了5篇,说学校导师给认,这玩意儿比国内期刊便宜太多了,时间也快,还能在知网上查到,最主要的是不用受负面清单限制了!!
为防止有作者没有相关概念,小编用国际英文期刊《Elder Law》举例:
Elder Law 是一本关注老年人法律的唯一国际期刊,选题涉及老年人家庭赡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和优待等相关的法律。刊物是季刊,一年只出版4期,每期9篇左右。
负面期刊清单已经成为诸多高校的常规预警 ,在夹缝中生存的高校师生,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国际普刊的身上。“价格1000元左右、审稿流程非常简化”国际普刊能成为填补广大投稿者需求空白的 “最优解”,这么看来也是情理之中。
对于有负面期刊清单压身,又急于出成果的学生而言,发国际刊,反而是一项高性价比且极具策略价值的明智选择。
1、千元级别的性价比之王
性价比之王不是口头说说这么简单的,1000出头就能发,国际普刊一出手,谁与争锋。(当然,报纸可以)
2、发表周期短,时间成本低
如果有负面清单的要求,人文社科大类作者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学报,学报的出版频次相对较低,80%的学报能避开负面清单的要求。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发表时间成本太长了,现在是25年9月,很多学报已经收到26年年底的版面了。而国际普刊的审稿和发表流程通常更为高效,最快可1个月左右拿书,收录知网。
3、录用难度相对较低,成功率高
国际普刊审稿1-2天左右,对文章质量要求不是非常高,作者的文章录用率高达95%。内容只要不涉及政治敏感、领导人话题等均可收录。
4、提升国际学术履历,拓宽交流渠道
即使是国际普刊,也是一次完整的国际学术发表实践。发表后可以获得国际通用的期刊ISSN号、DOI号,文章能被更多人看到,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作者的研究发现,潜在提升学术影响力,并为将来与国际同行合作奠定基础。
公众号
反馈
微信号
期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