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上海报业集团、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主办。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正确舆论导向前提下,该刊提倡立足中国经验和本土关怀,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价值的学术研究。
Part.1 评价信息
(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4.522
(2023版)综合影响因子:2.614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2023年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
2018版A刊核心;2022版A刊核心
Part.2 内容设置
理论探索、数字新闻、数字生活、传媒随笔等。
邮箱投稿:xwjz@sumg.com.cn
①对该刊好感十足,24年1月第一天投稿,1月底收到通知说送匿名外审,3月收到外审结果,修改后重申,专家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建议,而且还提出了修改方向,非常感动,目前就是好好修改后提交过去~后面有消息再来追评。
②这次投稿运气很好遇到了认真负责、及时审稿的外审老师。2周通过初审,2周收到专家修改后重审的意见,修订后1周通过专家外审,现修改格式后等待后续回复。主编老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近年来收稿偏好一是选题新颖,二是回应现实关切。对于论文投稿而言,(数字)新闻学相较于传播学/媒介文化研究来说,较容易在该刊发表。非新闻学的选题,浏览近年来已刊登的论文可以发现,idea都很讨巧,研究方法更是严谨扎实,实证数据也颇是饱满,实在是卷的很。此外,友好的投稿体验、优质的已刊论文以及在各类学术会议的频繁出镜,使得该刊近年来口碑急速上升,大有取代某一四大刊之势。
③8月初投稿,9月收到初审,然后就是漫长等待,12月给了重大修改,要求提交修改报告,并且显示还要重审,然后修改一个月返回,至今还没有消息,希望好运啊
④导1硕2带国家课题,几个老师都认为写的很好,但是话题敏感。11.23邮箱投稿,收到自动回复说15个工作日内给回复,12.7拒稿,没有写拒稿原因。总的来说处理比较快,如果有拒稿原因会更好。
⑤9.12投稿,今天收到退稿邮件。虽然被拒了,但还是要为编辑的初审速度点个赞,比起历史类刊物动辄2-3个月的审稿周期强太多!
《新闻记者》是由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社科院新闻所主办的新闻传播学术月刊。我们提倡有问题意识、现实关怀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投稿须具备较新的学术观点,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使用较新的文献资料。
1.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xwjz@sumg.com.cn,请将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并在邮件标题注明稿件标题。
2.本刊采取专家匿名评审制,请不要在论文正文中出现任何作者及相关课题信息。可在邮件正文或另附附件注明作者的姓名、职称(职务或学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等信息。
3.论文篇幅在1.5万字左右为宜。本刊从2020年开始采用APA参考文献格式,具体可参考近期所刊论文。
4.收到稿件后,本刊编辑部会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初审意见。通过编辑部初审的稿件,我们将送相关专家进行磨名评审,专家评审意见一般在2个月内返回作者。专家匿名评审通过的稿件,将提交主编终审,终审通过后本刊将择期发表。
5.所投稿件不得有抄袭、剽窃等问题,也不可一稿多投,否则一经发现,本刊将公开谴责并拒绝相关作者之后的投稿。
6,本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版面费、合作费用等。网络搜索发现有人冒用本刊名义设立网站、投稿邮箱等,也有人声称可代投稿、保证发表等,均与本刊无关,各位作者切勿上当受骗。
7.本刊设有同名微信公众号(shxwjz),欢迎关注。未尽事宜除可通过投稿邮箱垂询之外,也可发送消息向微信后台编辑咨询。
公众号
反馈
微信号
期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