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实证研究基于证据、数据、事实性的观察,可以验证、可以复制。
近几年国内社科领域的实证研究正在崛起。
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篇名检索,以“实证”作为关键词,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表“实证”文献成果数量的趋势。
从趋势的角度看,在可预见的接下来几十年,实证研究的方法应该继续成为社会科学界最重要、最主流的研究方法。而国内这几年实证研究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更加印证了这—点。这一趋势也在提醒我们没有点实证的认知方式和实操能力作为支持,迟早被会被碾压、抛弃。亲手做一次实证研究能帮你理解为什么实证研究现在这么主流、这么流行;你能更好的理解实证研究跟理论研究到底有哪些不同。
实证研究如此重要,所以研究者们更要清楚,实证研究怎么做才能做好?
实证研究离不开三方面的要素:第一是科学理论。理论开展是实证研究的基础,脱离了科学理论的实证研究,无异于进行一次数据挖掘和组合的游戏。在实证研究的各个环节,如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变量,构建模型、分析结果,都离不开理论。第二是数据。数据之于实证研究,如同大米之于巧妇,数据越完整、越准确,实证研究的可靠性也越高。第三是方法。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融合了统计推断、参数估计等现代统计学知识。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
在方法论上,实证论文写作信奉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皆受因果或相关规律的支配,而事物间的因果或相关关系是可以通过经验而被证实的。
因此,从外在结构上看,实证论文有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一般由问题与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与讨论等要素构成。
01
一、问题与假设
一切研究皆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写作无非是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结果用文字、数字等符号呈现出来。从目的上看,研究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一是概念性问题,即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告诉读者做什么,而是帮助他们理解某个主题。此类问题通常是认识上的问题,诸如何谓教育,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教育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等问题。
②二是实用性问题,即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怎么做,才能改变某种棘手的情况或至少使这种棘手的情况得以改善。此类问题通常是实践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如何提高考试成绩?
③三是应用性问题,即不仅告诉读者如何做,而且解释如何做的原因,此类问题既不是纯概念性问题,也不是纯实用性问题,而是二者的综合,诸如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其培育,就包含了认识问题与实践问题。
02
二、方法与过程
实证研究要想经得起他人的重复验证,须清楚地阐明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自然,方法是过程中的方法,过程是嵌入方法的过程,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实证的研究方法通常有观察、调查与实验。比如,有学者在《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干预策略——以农民工子女为例》中,就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诸如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与实验法。
03
三、结果与讨论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经历一个研究过程,就能获得各种数据和资料,如此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即为研究的结果,需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客观呈现。
公众号
反馈
微信号
期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