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点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以下为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的结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Dynamics
  • CSCD(来源)
  • 科核
  • RCCSE
  • 北核
基本信息
  • 曾用刊名:
  • 主办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力学学会
  • 出版周期: 双月
  • ISSN: 1000-1301
  • CN: 23-1157/P
  • 出版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语种: 中文;
  • 开本: 大16开
  • 邮发代号: 14-246
  • 创刊时间: 1981
展开
出版信息
  • 专辑名称: 工程科技II
  • 专题名称: 建筑科学与工程
评价信息
(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1.519
(2023版)综合影响因子:0.962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24)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3-2024年度)
  • WJCI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3)来源期刊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 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2023年版
  • 期刊荣誉:
  • 中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征稿信息 查看点评 官网投稿

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出版。

         2022826日星期五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征稿简则

202203期信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1年正式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源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

本刊主要登载国内外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方面的学术论文,综述性文章和问题讨论、学术动态等。其内容包括:强震观测与分析;工程结构抗震理论;结构、工程体系的震害调查总结和震害评定;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小区划;岩土地震工程和场地效应;建筑物与生命线系统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原理;结构地震模拟实验;结构控制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结构健康诊断;抗震设计规范、标准;地震社会问题;土木建筑、道桥以及水利工程方面的抗震问题等。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本刊实行网上投稿,文章短而精。要求在不影响文章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压缩版面,能用参考文献引证的,不必在文中赘述(论文篇幅一般78页为宜,含图表)。请在稿件首页上方以简短文字写出文章的创新点。

2.来稿应属真实姓名,第一作者个人信息(出生年、性别、技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E-mail地址)须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

3.每篇论文须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引言、正文、参考文献。

4.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须有英文对照)

5.中英文摘要须写清楚研究的问题、过程、方法及结果(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文摘要200字左右、英文摘要100150个英文单词为宜。摘要和关键词的中文与英文内容应保持一致。

6.量的单位须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正体书写。数学公式中的变量及文中物理量采用斜体,外文符号及物理量凡易混淆者,应注明文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等(一般变量应为斜体,矢量、矩阵及张量为黑斜体;常量eπ,三角函数,虚数单位ij以及对数与自然对数、转置T等应为正体,上下角标符号如为标识性的,应为正体,如为量的符号,则为斜体)。凡在公式中出现的物理量均应给出说明。

7.公式、图、表全文统一依次编号(文中插图最好另存为jpg.格式文件)。图题、表题均要求注有中、英文对照。插图一般不超过5幅,写清图号、图题,插图线条不宜过细,照片与插图统一编号,表格中用三线表。表中栏目及图的栏目应按标准方式标注。如:时间的标注方式为t(s)t(min)t(h);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标注方式依次应为u(m)v(m/s)a(m/s2)

8.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近两年国内外及本刊的最新文献,须有英文对照,所有文献限列作者亲自阅读且已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的主要文献,并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文中须有注释。参考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出前3名,后加“etal”。请作者务必写清楚如下文献著录格式:

期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份,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献题名[C//论文集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授予单位,授予时间.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外国人名,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外文书名、期刊名、规范与论文集名,第一字母和每个词(不包括连词、前置词等附属词)的第一个字母都为大写正体,其余字母均为小写正体。外文论文题名,第一个字母为大写正体,其余字母均为小写正体;但人名和地名的第一个字母也需要大写正体;缩写的专门名词则需要全部大写正体。

投稿约定

1.在线采编系统网上投稿,投稿时须签署《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论文著作权转让书,按《著作权法》执行,将该论文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给本刊。由全体作者签字后,扫描后通过系统上传。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修改,实质性内容的修改需征得作者同意。

2.来稿必复,来稿须为未发表的学术成果,在未收到退稿通知之前,不得投往他刊。

3.需修改的稿件,请参阅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逐条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和答复(务请写清修改情况和修改之处),修改后的稿件和意见答复发至本编辑部邮箱,同时注明稿件编号,以便复审。

4.作者接到发表费通知的同时,即已安排刊期,应及时寄交纳发表费。

5.来稿一经发表,酌寄稿酬,并赠送样刊2本。请作者将邮寄地址、邮编、电话详明。

地址:哈尔滨市学府路29号,《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辑部,150080

联系人:温智虹

电话:0451-86652429

http://dzgc.iemzzs.com/

E-mail:eeevc@iem.ac.cn

我来写点评
学员反馈 X
昵称:
手机号:
反馈内容:
我的回应 X
回应内容:
我要点评 X
是否录用:
审稿时间:
见刊周期: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稿费:
稿件字数: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查重要求: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投稿难度:
该刊可发:
投稿主题:
我的点评:
+
+ -
回复 X
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