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点评 >经济学(季刊)
以下为经济学(季刊)的结果:
经济学(季刊)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 CSSCI来源
  • 人文核心(权威)
  • RCCSE
基本信息
  • 曾用刊名: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出版周期: 双月
  • ISSN: 2095-1086
  • CN: 11-6010/F
  • 出版地: 北京市
  • 语种: 中文;
  • 开本: 16开
  • 邮发代号: 2-574
  • 创刊时间: 2001
展开
出版信息
  • 专辑名称: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题名称: 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
评价信息
(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12.598
(2023版)综合影响因子:9.158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 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2023年版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
  • 2018版A刊权威;2022版A刊权威
  • 期刊荣誉:
  •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征稿信息 查看点评 官网投稿

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ceq.ccer.pku.edu.cn

 (202302期)

3、新投稿网站:http://ccj.pku.edu.cn/jjx

  新投稿系统:https://www.oaj.pku.edu.cn/Journalx_jjx

 (刊内官网信息)

4、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月末出版。

2023412日星期三

                 

 

《经济学》(季刊)投稿审稿网站和系统域名变更提醒

【官网信息】

 

发布日期:2022-04-14 10:16

《经济学》(季刊)投稿审稿网站和系统域名变更提醒

为提高投稿审稿网站和系统的安全性并方便不同用户使用,本刊投稿网站域名即日起变更为http://ccj.pku.edu.cn/jjx(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网提供)。所有用户均可访问,可浏览网页信息,检索和下载过刊,并访问本刊投稿审稿系统。

本刊投稿审稿系统域名变更为http://www.oaj.pku.edu.cn/Journalx_jjx,用户可注册后登陆投稿,查稿和审稿。

建议用户分别收藏投稿审稿网站和投稿审稿系统链接,以便在投稿审稿网站不能访问时可以使用投稿审稿系统。

《经济学》(季刊)编辑部

二零二二年四月十四日

 

《经济学》(季刊)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欢迎您向《经济学》(季刊)投稿! 投稿之前请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关于稿件的要求

作者投到《经济学》(季刊)的文章必须是原创性的,并已严格按照《经济学》(季刊)投稿体例修改论文,尤其是论文长度(正文)在15000字以内,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英文摘要在100字以内,摘要部分以简练语言陈述主要贡献。编辑部会将不合符要求的稿件直接退稿。

2、关于投稿费的收取

为防止滥用系统,浪费资源,本刊收取投稿费。收费标准为:论文作者均为学生,单篇投稿费为200元,论文作者包含非学生,单篇投稿费为500元。请在提交论文之后,及时在线支付投稿费,并正确填写发票开具单位和单位纳税人识别号。本刊会在投稿后三个月左右将电子发票发到投稿人邮箱。

3、关于审稿时长

稿件初审在一个月以内,进入匿名评审的稿件大多要经历2-5轮的反复退改。所投稿件如未收到《经济学》(季刊)的拒绝信,不得投到其它刊物。所有阶段稿件审理情况您可以在系统查看,凡是编辑部做出的决定您都会收到邮件告知。

4、关于稿件的提交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为方便审稿,投稿时,需要分别上传稿件封面页和稿件正文。

稿件封面页应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标题;(2)所有作者姓名(中英文)、单位(中英文)、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并指明通讯作者及其通讯地址;(3)感谢语(如有的话)。注意:稿件封面页的信息除文章标题外请不要重复在稿件正文中。

稿件正文请不要包含任何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基金号、致谢语),pdf文档需在文档的安全性中删除姓名,word文档右键点击属性在详细信息中删除姓名;

5、关于三个JEL号的选择

选择准确的JEL 号对您的稿件评审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您按照系统的要求选择了三个号后,也请在您的稿件中做相应更正。因为:

稿件收到后,投稿系统会根据作者提交稿件时选择的专业分类号将稿件分给所属的不同的主编。

当主编决定将某篇稿件送交匿名评审后,投稿系统会根据专业分类号推送评审人,主编从中确定1-3人。

本刊若被SSCI收录,JEL号对建立索引非常重要。

6、关于所有作者的信息的提交

每一位作者的信息都必须按照系统要求认真填写进去,并尽量补充完整,因为投稿系统推送评审人时会自动规避论文合作者和作者同单位同事。

7、关于审稿状态的查询

稿件的流程状态您可以随时登陆系统查看。稿件评审过程中有任何疑惑欢迎垂询ceq@nsd.pku.edu.cn,标题或正文中建议引用论文编号。

 

《经济学》(季刊)投稿体例

【官网信息】

 

《经济学》(季刊)是经济学综合性刊物,接受来自经济学各领域的学术研究稿件。作为根植于中国的学术刊物,本刊尤其欢迎讨论中国经济问题和现象的稿件。

本刊设综述论文评论与回应专辑书评五个栏目:

综述栏目发表由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特定领域的综述性文章;

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经济理论、计量理论和经验研究文章;

评论与回应栏目发表对本刊之前发表论文的评论,以及原作者的回应;

专辑栏目发表特定领域或专题研讨会论文;

书评发表对中文经济学新书的介绍和评论。

本刊的主编团队由不同研究领域的在职学者组成,均为兼职担任本刊工作。

本刊接受中英文两种语言投稿,被接受发表的英文稿件可由本刊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翻译,由作者定稿(不另收取费用)。

投稿作者请登陆在线投稿系统https://www.oaj.pku.edu.cn/Journalx_jjx/authorLogOn.action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稿件或其他文件。在稿件处理过程中,作者可来电来函查询进展情况。

向本刊投稿之前须确认了解并同意以下事项。

1)投稿文章必须是原创作品,不得有抄袭或重复发表行为,不得同时投稿至其他刊物。本刊坚守最严格的学术道德标准,保留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惩处(包括公开谴责,通知作者单位,以及禁止投稿等)的权利。

2)本刊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度。除主编特邀稿件之外,所有通过主编初审的稿件均送外部评审人进行匿名审稿。

3)稿件在写作上应言简意赅,稿件全文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0字,页数一般不超过20A4纸单倍行距25mm边距5号仿宋)。本刊重视稿件的实质性学术贡献而非篇幅长度,篇幅与贡献不匹配的稿件可能被退回修改或拒稿。

4)作者须支付投稿费,且投稿费不可退还。如果稿件作者均为学校在册学生,单篇投稿费为200元。如果作者中包含非在校学生,单篇投稿费为500元。投稿当日内应完成缴费,否则视为无效投稿。本刊将按照作者提供的抬头开出普通增值税电子发票,在缴费成功后1个月内发到投稿人邮箱。

5)本刊一般不采用未经邀请的文献综述类稿件。

6)本刊认真对待每一篇投稿。每篇稿件均由一位相关研究领域的主编负责处理,通常会在四周内给出初审意见。仅有部分稿件能进入外审阶段,主编一般会对每篇稿件给出主编意见,但本刊保留无理由退稿的权利。

投稿之前请按以下体例整理相关文档。

1.稿件的封面页应依次以下信息:

1)文章标题;

2)所有作者的姓名(中英文)、工作单位(中英文)、电话号码、及电子邮件地址;

3)通信作者的通信地址;

4)感谢语(如有)。

2.与稿件作者个人身份有关的信息不应以任何方式出现在稿件正文文件(包括文档属性)中。

3.稿件正文的第一页应提供以下信息:

1)文章标题;

2)不超过二百字的中文摘要;

3)三个中英文关键词;

4)文章的英文标题;

5)不超过一百个单词的英文摘要;

6)三个JEL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分类号。

4. 稿件正文一般应包括简介、文献回顾、理论或实证分析、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具体形式和结构由作者自行决定。写作上应言简意赅,全文篇幅尽量不超过15000字,文中应插入页码,如有附录需放文档末尾。

5. 被接受的稿件还须按以下格式进行修订。

1)正文的标题、表格、图、等式以及脚注必须分别连续编号。图表等均置于正文中。

2)中文摘要及正文采用5号仿宋体,单倍行距。

3)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等编号,标题占3行,4号楷体,居中。二级标题用(一)、(二)、(三)等编号,标题占2行,5号仿宋体,左空2格。三级标题用1.2.3.等编号,标题占1行,5号仿宋体,左空2格。四级标题用(1)、(2)、(3)等编号,5号仿宋体,左空2格。前三级标题独立成行,后不加标点符号,四级及以下与正文连排。

4)正文中对文献的引用采用如根据Black (1948pp.66)的结论 ……” 单峰偏好 …… (Black, 1948)”、或正如吉登斯所言:‘……’(吉登斯,2000:第53页)的形式。

5)文末的参考文献应包括且仅包括正文中引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按作者姓名首位字母顺序编号排列(中英文混排),体例如下

[1]布伦纳, “中国农村财产分配的重新考察”, 载赵人伟、李实、李思勤主编《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

[2] Ehtisham, A., and Y. Wang,“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Public Policy, 1978 to 1988”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991, 5(2), 231-257.

[3] Riskin, C., R. Zhao, and S. Li, China’s Retreat from Equali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New York: M.E. Sharpe, 2001.

[4]王今美、张松,中国新股弱势问题研究,《经济研究》,2000年第9期,第4956页。

我来写点评
学员反馈 X
昵称:
手机号:
反馈内容:
我的回应 X
回应内容:
我要点评 X
是否录用:
审稿时间:
见刊周期: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稿费:
稿件字数: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查重要求: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投稿难度:
该刊可发:
投稿主题:
我的点评:
+
+ -
回复 X
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