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点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以下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结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CSSCI来源
  • 人文核心(核心)
  • 科核
  • SCD
  • RCCSE
  • 北核
基本信息
  • 曾用刊名: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主办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 出版周期: 双月
  • ISSN: 1672-4283
  • CN: 61-1012/C
  • 出版地: 陕西省西安市
  • 语种: 中文;
  • 开本: 大16开
  • 邮发代号: 52-58
  • 创刊时间: 1960
展开
出版信息
  • 专辑名称: 社会科学II
  • 专题名称: 教育综合
评价信息
(2023版)复合影响因子:2.862
(2023版)综合影响因子:1.867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
  • 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 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2023年版
  •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
  • 2018版A刊核心;2022版A刊核心
  • 期刊荣誉:
  • 社科双效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综合类;
征稿信息 查看点评 官网投稿

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401期)

http://www.xuebao.snnu.edu.cn

3、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

202431日星期五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重点选题方向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02-26 12:30 陕西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2.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创新研究

3.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研究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5.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研究

6.数字赋能教育变革研究

7.数字法治研究

8.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

9.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研究

10.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1.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12.边疆治理与国家安全研究

13.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研究

14.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15.出土资料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16.周秦汉唐与文化自信研究

17.经典与百年中国文艺研究

18.智能传播与媒介影响力研究

19.语言治理与语言学理论创新研究

20.教育评价改革创新研究

21.教师教育与农村教育研究

22.教育法学研究

23.人口变局与教育发展研究

24.国际中文教育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启事

202306期信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是教育部直属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2003 年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期刊,2012 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期刊,已连续获得资助 10年。先后荣获第一、二届“ 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四、五、六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荣获“陕西省高校五佳社科学报” “陕西省高等学校十佳期刊”“陕西省权威社科期刊”“陕西省高校社科名刊”等称号。连续入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CS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ED),被有关报刊媒体及教育部领导誉为“学苑明珠”。 本刊始终关注学术发展前沿注重理论探索和创新,广纳名家名文,擢拔学术新秀。追求刊以积学、刊以明理、刊以弘德、刊以育人的办刊目标;秉持“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论文,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编辑每一期刊物”的办刊作风,倡导自由讨论和严谨朴实的学风文风。坚持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遵守学术规范和纪律;现有固定栏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研究”“ 社会发展与治理研究”等,积极策划回应社会现实和重大理论问题的专栏,不断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本刊衷心感谢海内外作者、读者多年来的厚爱与支持,并一如既往热忱欢迎专家、学者踊跃赐稿。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及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本刊对来稿特提出如下要求:

1)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通畅,篇幅一般不超过20000字。

2)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通讯地址、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以及英文篇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亦应对有关项目名称及批号加以注明。请登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网络采编平台(http://www.sxss.cbpt.cnki.net)进行投稿。

题名应准确、简明、具体,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 20个字。

作者署名如为笔名,应注明真实姓名。题名下应标明作者通讯地址(含工作单位或地址、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学位及其学科类别、工作单位、职称。

摘要应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字数一般不超过 500字。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专有名词或词组,一般应选3-8个。

基金项目产出的论文应标明基金项目全称及批号。

注释是对文章题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 题名、作者注置于当页地脚;文内有关特定内容注可夹在文内(加圆括号),也可置于当页地脚;注释序号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凡引用图书、学位论文等均应在序号后注明页码或章、节、篇名。文后参考文献表的排列顺序以正文出现的先后为准;表上以“[参考文献]”作为标示;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参考文献表置于文末,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格式为:

专著 含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 古籍 学位论文 会议文集 汇编 多卷书 丛书等 ——[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

[4]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5.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 卞葆.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C]//田胜立.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期刊中的析出文献——[序 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对于合期中的析出文献,在圆括号内注明合期号).

示例:

[1] 钱志熙.论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2] 郭沫若.社会革命的时机[J].洪水,1926,1(10/11).

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序 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

[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 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外文文献——用印刷体书写或打印。主要责任者字母全部大写,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忌 用中文叙述外文。

英文题名、英文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与中文一一对应,置于参考文献之后。

欢迎作者引用本刊文献。


我来写点评
学员反馈 X
昵称:
手机号:
反馈内容:
我的回应 X
回应内容:
我要点评 X
是否录用:
审稿时间:
见刊周期: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稿费:
稿件字数: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查重要求: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投稿难度:
该刊可发:
投稿主题:
我的点评:
+
+ -
回复 X
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