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点评 >华西民俗研究
以下为华西民俗研究的结果:
华西民俗研究
基本信息
  • 曾用刊名:
  • 主办单位: 微信公号:文献与田野(编辑部信息)
  • 出版周期:
  • ISSN:
  • CN:
  • 出版地:
  • 语种:
  • 开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
展开
出版信息
  • 专辑名称:
  • 专题名称:
评价信息
  •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征稿信息 查看点评 官网投稿

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两辑。

4、微信公号信息: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

2024222日星期四

               


《华西民俗研究》征稿启事

【微信公众号“文献与田野”信息】

 

原创 华西民俗学人 文献与田野 2024-01-16 21:35 四川

一、《华西民俗研究》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和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团队负责人黄尚军教授主编的学术辑刊,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每年两辑,每辑约20万字,中国知网收录。诚邀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二、本刊立足华西,面向全国,所刊发论文议题范围不限于华西。刊名中的华西,一方面表示我们地处中国西部,另一方面则代表我们赓续华西民俗学研究传统。

三、本刊常设六大板块——区域民俗研究、历史民俗研究、语言与口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田野民俗志、综述与评论。如有其他相关选题,也欢迎投稿,我们可根据稿件内容,设置相关专题。欢迎围绕某一话题组稿。

四、本刊欢迎在论文中提供相关田野图片或其他珍稀图片,我们将彩色印制。田野民俗志栏目文章,必须附上田野调查图片,做到图文互释。

五、来稿以800015000字为宜,如有珍稀罕见之资料或商榷补白之文字,字数可适当放宽。稿件格式具体要求如下:

1.标题与摘要:文章题目(黑体,三号,限 25 字);摘要(楷体,小四号,限 300 字);关键词(楷体,小四号,限 3-5 个)。

2.作者简介:置于首页页下,包括姓名、职称、供职单位、研究领域。

3.项目说明:文章若为项目成果,请在首页页下注明项目来源、名称、编号。

4.正文中标题编排格式为:

一级标题用(居中,宋体小三号)一、……”

二级标题用(一)(首行缩进两字符,宋体四号,加粗);

三级标题用“1.……”(首行缩进两字符,宋体小四号,加粗);

5.正文文字请用宋体小四号;独立引文请用仿宋小四号。

6.脚注文字请用宋体五号。

7.摘要和正文行距设置为 20 磅,脚注行距设置为单倍行距。

六、本刊崇尚原创,追求前沿,力求深刻。凡向本刊投寄的稿件必须为首次刊发,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自收稿之日起60日内,若未收到回复,即默认退稿。编辑有权对已录用稿件进行适当删改,不同意者请在来稿时说明。

七、本刊不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文章一经发表,即赠样刊2本,并酌付稿酬(不含在读研究生)。

八、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数字化方式收录和传播本刊全文。作者向本刊投稿,视为同意本刊编辑部在刊发文章后有权对文章进行转载、摘登、翻译、网络传播、结集出版、数据库收录等。著作权使用费在本刊所付稿酬中已一次性付清。若作者不同意上述使用声明,请在投稿时特别提示。

来稿请用电子邮件发送至投稿邮箱:hxms202211@163.com。须同时附上论文word版和pdf版,否则不予受理。

《华西民俗研究》编辑部

20241

我来写点评
学员反馈 X
昵称:
手机号:
反馈内容:
我的回应 X
回应内容:
我要点评 X
是否录用:
审稿时间:
见刊周期:
审稿费用:
版面费用:
稿费:
稿件字数:
我的学历:
我的职称:
查重要求:
有无课题:
有无回复:
投稿难度:
该刊可发:
投稿主题:
我的点评:
+
+ -
回复 X
回复内容: